项目支持:京郊设施辣椒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

摘 要

  项目支持:京郊设施辣椒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 项目支持:2020 年农业科技项目 -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科技新星(PXM2020_036203_000029)。 胡 彬等 京郊辣椒以设施保护地栽培为主,单季种

项目支持:京郊设施辣椒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

项目支持:2020 年农业科技项目 -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科技新星(PXM2020_036203_000029)。

胡 彬等

京郊辣椒以设施保护地栽培为主,单季种植时间长,普遍重茬种植,病虫害种类较多,常见有病毒病、疫病、白粉病、炭疽病、灰霉病、脐腐病、日灼病、疮痂病、立枯病、蚜虫、烟粉虱、蓟马、烟青虫、茶黄螨、叶螨和甜菜夜蛾等。实际生产中,菜农防治设施辣椒病虫害比较依赖化学农药,多数农户和园区仅在病虫害发生后使用化学农药进行抢救式治疗,总体防治效果不理想,还容易导致病虫抗药性加重、菜田农药面源污染加剧和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。

为解决上述问题,北京地区主推的解决方案是设施辣椒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。整个技术体系包括产前预防、无病虫育苗、产中综合防控和产后蔬菜残体无害化处理 4 大方面内容,将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延伸至产前和产后,强调病虫害源头控制,早期控制,利于减轻病虫为害;强调综合技术应用,利于提升防治效果、减轻对化学农药的依赖。

产前预防技术

田园清洁

在生产前清除菜田及周边各种杂草和蔬菜的植株残体等废弃物,带至田外集中无害化处理。不在菜田周边堆沤未腐熟的有机肥料,农药的包装废弃物集中存放。

土壤消毒

对于重茬辣椒田,应在 6~8 月设施蔬菜夏季空茬时期,利用太阳能进行土壤高温消毒处理。清洁棚室植株残体杂物后,深翻处理土壤并灌水,选择晴好天气在温室土壤表面覆盖 1 层透明塑料膜,关闭棚室所有通风口和门窗,视天气情况持续 15~30 天。消毒结束后的田块应在耕地施肥时补充足量生物菌肥。

棚室表面消毒

在育苗或定植前,清除棚内杂草和植株残体。选用 3%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和 43%氟菌·肟菌酯悬浮剂等登记防治辣椒病虫害的广谱杀虫剂和杀菌剂,采用常温烟雾施药机在棚内均匀喷施,施药后密闭棚室熏蒸 12 h,杀灭棚室内的病菌和害虫。

夏季还可使用日光高温闷棚消毒,确保棚内温度在 46℃以上,闷棚 2 h 以上。



无病虫育苗技术

抗耐病品种选择

甜椒宜选用 中椒 108 国禧 105 玛索 娜拉 等抗病毒病品种,辣椒宜选择 农大 24 农大 3 号 龙鼎 等综合抗病性强的品种。

种子消毒

没有包衣的种子,在催芽之前必须进行消毒处理。可采取不同种子消毒方法对辣椒种子消毒。

温汤浸种 主要用来杀灭种子表面携带的真菌和细菌。将种子放入 55℃温水(种子体积的 5~6倍)浸种 15~20 min。整个过程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,从而起到充分杀菌消毒的作用;搅动的过程中,水温会不断下降,应不断注入热水,使其维持在 55℃。浸种后将种子移入干净的水中清洗 1 次,再用室温清水浸泡冷却 6~8 h 后进行催芽。

碱处理 主要针对混杂在种子间或者沾染在种子上的病毒。先用室温清水浸泡种子 3~4 h,然后用 10% 磷酸三钠溶液浸泡种子 40~50 min,浸后用清水洗净再行催芽播种。

药剂处理 对炭疽病等种传病害,也可使用药剂处理种子。在冷水中预浸种子 6~15 h,再用 1%硫酸铜溶液浸泡 5 min,取出后拌入少量草木灰,然后再播种;或者使用种子质量 0.3% 的 30%多·福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。

嫁接

在根结线虫、疫病等土传病害严重的菜田或者重茬辣椒田,应选用抗病性强的砧木品种嫁接。比如用 格拉夫特 嫁接辣椒苗抗根结线虫病,用 布野丁 或者 富根卫士 嫁接辣椒苗抗疫病。

育苗土消毒

可选用 30% 多·福可湿性粉剂、3.3% 甲霜·福美双粉剂或 68% 精甲霜·锰锌水分散粒剂采用拌毒土对育苗土消毒。也可使用 30% 精甲·噁霉灵可溶液剂、72% 霜脲·锰锌可湿性粉剂或 50% 异菌脲可湿性粉剂等药剂对育苗基质、苗床和穴盘进行喷雾消毒。

苗棚消毒

育苗之前,参照“棚室表面消毒”对苗棚进行消毒处理。

防虫网覆盖

应在苗棚通风口、出入口处设置 40~50 目防虫网,将风口、出入口完全覆盖,重点阻断蚜虫、粉虱等害虫成虫的迁入和扩散。

遮阳覆盖

在高温季节或者日照强烈天气的10:30~15:00,因地制宜采用遮阳网、遮阳涂料、喷洒泥浆等措施遮阳降温,避免幼苗遭受热害。

色板监测诱杀

应在出苗后悬挂黄板诱杀蚜虫、粉虱、斑潜蝇等害虫,悬挂蓝板诱杀蓟马等害虫。悬挂色 板 高 度 高 出 蔬 菜 顶 部 叶 片 5~10 cm; 挂 设25 cm 30 cm 色板 30 块 /667 m 2 或 30 cm 40 cm色板 20 块 /667 m 2 。

移栽前种苗药剂预防

为实现无病虫苗定植,应在移栽前 1~2 天,选取 440 g/L 精甲·百菌清悬浮剂、68% 精甲霜·锰锌水分散粒剂或 10% 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等杀菌剂与 19% 溴氰虫酰胺悬浮剂配合施用。全株喷淋,带土移栽;喷淋前需适当晾干苗床或者穴盘,喷淋时需浸透苗床土或穴盘基质,做到湿而不滴,根据苗床土壤或穴盘基质的湿度情况,在苗床或穴盘上喷施 2~4 L/m 2 配制好的药液 。

产中防控技术

农业防治

生产中尽量避免连作,尽量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方式,与葱蒜类和绿叶类蔬菜等非茄科蔬菜轮作。生产期应及时摘除病叶、老叶、病果,清除田间病株,并带至田外集中无害化处理。及时采收,长势衰弱的植株早采收且适当疏果。

在疫病、根结线虫等土传病害严重的园区或者村点,不同棚室间活动和作业时,注意使用鞋套、专用鞋、专用农具等,避免传带病原。减少或者避免不必要的串棚,尤其不要从病虫害严重的蔬菜棚到病虫害较轻的辣椒棚。

色板监测诱杀

定植后应按照 3 块 /667 m 2 悬挂黄板监测蓟马、粉虱等小型害虫发生动态。发生害虫后,挂设25 cm 30 cm 色板 30 块 /667 m 2 或 30 cm 40 cm色板 20 块 /667 m 2 ,色板下缘应高出蔬菜顶部10~20 cm。

防虫网覆盖

应在生产棚通风口、出入口处设置 40~50 目防虫网,将风口、出入口完全覆盖,不仅可以隔离甜菜夜蛾、烟青虫、棉铃虫等大型害虫成虫,而且对粉虱、斑潜蝇和蚜虫等小型害虫成虫也有较好隔离作用。

遮阳覆盖

在高温季节或者日照强烈天气的10:30~15:00,因地制宜采用遮阳网、遮阳涂料等措施遮阳降温,避免植株和果实遭受日灼、卷叶等热害。

消毒垫(池)

在设施出入口处,应铺设浸有消毒液的消毒垫或消毒池,可选用双链季铵盐类、含氯消毒剂等,延缓和抑制因为串棚导致的土传病虫害传播蔓延。

水肥管理

深耕土地,保证土壤疏松肥沃。及时补充土壤水分,保持土壤湿润、通透性好。蹲苗时不宜过度控水,开花结果期避免大水漫灌和缺水。

底肥应施足有机肥,有机肥确保腐熟,并补充全元素复合肥。生长旺盛期应及时精准追肥,注意均衡施肥。不可过量施肥,避免土壤板结、盐渍化导致的脐腐病和落花、落果等生理病害。

生态调控

利用地膜覆盖、多层棚膜覆盖、遮阳覆盖、微喷、滴灌、膜下暗灌等措施,结合植株需要,做好棚室的温、湿度和光照调控,创造适宜于作物生长的环境,提高植株抗逆性。

冬季重点做好增温、蓄温和通风降湿,避免因低温高湿条件导致的猝倒病、沤根、茎基腐病、灰霉病、菌核病等病害发生和蔓延;夏季应防止出现干旱、低湿、高温和强光等情况,避免日灼病、脐腐病、病毒病、蚜虫和叶螨等病虫害的发生。

天敌防治

进行有机辣椒生产的园区,可在虫害(螨)少量发生时,释放天敌防治害虫(螨)。防治蚜虫可选天敌有异色瓢虫和东亚小花蝽等,防治粉虱可选丽蚜小蜂和烟盲蝽等,防治叶螨可选智利小植绥螨和加州新小绥螨等,防治蓟马可选东亚小花蝽、斯氏钝绥螨和胡瓜新小绥螨等。天敌释放量应视情况定,当害虫(螨)点片发生时,可在中心为害区域提高天敌释放量,有利于提升防效。

非有机生产的辣椒,也可采用天敌释放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式,可增加防控的持效性,减少农药使用量。当害虫(螨)发生量较大时,采用速效性较好的药剂压低数量,然后释放天敌防治。应注意选择对天敌安全性高或者残留期短的药剂。

药剂防控

优先采用农业、物理、生态等措施进行防治病虫害,必要时选用生物源、矿物源等药剂防治病虫害。应针对病虫害种类选择登记药剂,按照农药标签标明的用药时期、用药量、用药方法、用药频次、安全间隔期以及对蜂和主要天敌的安全性等信息使用农药。登记防治辣椒病虫害的药剂见表 1。



表 1 辣椒病虫害防治登记用药

合理高效用药

应准确计算用药量,并精准配置药液,做好用药记录。

结合田间观察和监测,确保早期及时用药或者预防用药。病害和有世代重叠现象的害虫(螨),化学防治时应轮换使用不同药剂、连续多次防治,有利于确保防效,同时延缓抗药性发生。

优先选用常温烟雾施药机、电动稳压喷雾器等精准高效施药器械。

保护地和露地混合分布的蔬菜园区和村点,可在 9~10 月露地害虫往保护地迁移的时机,以邻近田块或以村、园区为单位展开露地害虫区域统一防治,采用高效药械,统一轮换用药,压低秋冬季保护地初始虫量。

农药包装废弃物不可随意丢弃,应当及时妥善处理。

产后蔬菜残体无害化处理

生产结束后,蔬菜残体应及时拉秧,带离棚室和蔬菜生产区,并因地制宜对植株残体做无害化处理。可有效减少生产园区和棚室下一茬生产的病虫害基数。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